廣州社會工作發展已走過六個年頭,社工作用越來越大,但困惑也不少——
  如今在廣州各大社區,經常可見社工身影。獨居長者家中,他們是排憂的“知心人”;精神障礙者面前,他們是能解困的“聆聽者”;在戒毒者、矯治者面前,他們又是不可或缺的“治療師”……
  但在一些居民心裡,社工和義工並無區別,不少市民對專業社工的工作並不瞭解。
  從2007年試點開展社會工作服務項目以來,廣州社會工作發展已經走過了6個年頭,社工在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,可同時也面臨著“成長的煩惱”。
  尷尬
  成果無法立竿見影
  “你是做什麼的?”
  “我是社工。”
  “哦,義工……”
  “不,是社工……”
  在服務過程中,大多數社工都經歷過這樣的對話。由於市民對社工的不瞭解,將專業社工與義工、居委會工作人員等同起來的大有人在。
  除了對專業社工工作內容的不瞭解,人們對社工的功能期待也各不相同。廣州市社工協會會長張慧珍告訴記者,社工是提供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的,而義工多提供不計酬勞的志願服務。“不少人覺得,社工應該是‘萬能’的,什麼都得做;也有人覺得社工是‘無能’的,效果不明顯。”
  張慧珍認為,社工的服務成果大多數時候也無法立竿見影。“以戒毒康復個案為例,有的社工花了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介入,可服務對象很快又復吸了。這種情況很容易讓社工感到沮喪,有些人甚至會懷疑自己的能力。”
  對此,張慧珍表示,社工工作應當是“潤物細無聲”的過程,因此社工需要有“拾貝者”的心態,也希望社會能夠更加理解社工的工作。
  壓力
  一齣校門就獨當一面
  “社工在成長過程中的社會壓力太大,很多社工是一齣校門就得獨當一面。”張慧珍告訴記者,以廣州為例,自三年前全面鋪開政府購買服務以來,對社工的需求十分迫切,而人們對社工服務成果的期待也相應迫切,“人才的供不應求加上社工本身成長需要過程,這也讓不少社工面對的壓力非常大”。
  據瞭解,廣州高校開設社工專業的時間並不長,積累下來的人才數量也並不多。“留下來的從事這一行的人更少。”張慧珍告訴記者,目前廣州不少社工是外地過來的。
  此外,待遇低也是社工遭遇的尷尬之一,助人自助的理念讓許多社工對這份職業看得十分崇高,可收入低、社會認同感不高讓不少人心裡有落差。
  記者瞭解到,目前廣州社工工資普遍在3000元左右。
  作用
  專業服務介入必不可少
  “深度介入的個案,花半年時間很正常,有的個案需要跟進甚至更長時間。”廣州市社工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,由於社工本身的專業性,介入戒毒、矯治等個案時更加有優勢,“專業服務的介入必不可少”。
  記者瞭解到,截至目前,廣州已有10674名社工(含持證社工、社工員等),其中社工員(社區和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)3801人,登記在冊的助理社工師5359人,中級社工師1514人。編輯:何平  (原標題:社工困惑:潤物細無聲 成長也煩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t97ztxwz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